10月27日下午,第一届北京市广播影视春燕奖评选表彰发布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发布会上,正式揭晓了本届获奖名单,包括电视剧(含网络剧)、电影、纪录片、动画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网络电影、公益广告、科技奖8大类共65部作品综合奖和53名个人单项奖。

活动现场
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北京市文联主席韩子荣,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李忠志,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国家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司长王健,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兆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韩云升,首都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书记、副董事长张金玲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广播影视制作机构代表、获奖嘉宾及代表参加活动。
“北京市广播影视春燕奖”是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北京地区唯一由政府主导的广播影视类综合性奖项。本届“春燕奖”由市广电局、市文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多角度呈现“政策催生生态、生态吸引创作、创作成就精品、精品反哺行业”的循环路径,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注入视听新动能。
2021年,为整合行业资源、优化奖项体系,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原市广电局主办的“北京广播影视奖”与市文联主办的“北京市影视春燕奖”正式整合,成立“北京市广播影视春燕奖”,表彰周期为5年。2023年,第一届“北京市广播影视春燕奖”正式启动,评奖范围为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播映的广播影视作品及其主创人员。
市文联高度重视影视工作。近年来,通过“影协杯”剧本征集、“筑梦北京”短片大赛、“视界之光”北京电视文艺创新推优、“从文学到影像”优秀文学作品推介等品牌活动深耕优质内容挖掘,推选作品多部斩获国家级奖项;着力搭建“双周影院”“影苑沙龙”“四季影像”等交流平台,打造《北京影人》访谈节目,持续培育推介优秀影视人才;深化与院校、平台及影视公司的多方合作,举办影视人才训练营,强化行业引领作用,构建开放协作的影视文艺生态。市文联所属北京电影家协会、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认真组织评审工作,牵头制定《电影专项评选办法》,搭建专家库,组建专项评委会,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征求相关意见、开展联合评审、进行社会公示等环节完成评审工作。

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
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致辞,从首都文化建设高度,阐述“春燕奖”对推动影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政策对生态培育的引领作用。希望广大影视从业者以获奖为起点,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北京声音为核心使命,扎根现实传递时代温度,聚力赋能共建影视生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发布“春燕奖”标志。该标志以“展翼飞翔的燕子”为核心意象,燕子衔枝象征春回大地与文艺创作的生机,金色渐变彰显荣誉光辉,绿色字体传递生命成长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
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冷凇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冷凇发表主题演讲,全方位点赞北京“春燕奖”作品布局,深入解读市文联在扶持孵化、人才培养、评论宣传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并展望“春燕奖”及北京影视行业的创新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李忠志,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首都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书记、副董事长张金玲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类获奖者颁奖。

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建华,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韩云升,门头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斌为纪录片类、动画片类获奖者颁奖。

国家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司长王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兆军,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市广电局一级巡视员杨培丽为网络电影、科技奖、公益广告类获奖者颁奖。

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新星,市广电局党组成员、纪检监察组组长邹璐巍为电影类获奖者颁奖。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为电视剧(含网络剧)类获奖优秀作品颁奖。

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市文联主席韩子荣为电视剧(含网络剧)类获奖优秀个人颁奖。
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种地吧》总导演杨长岭,《浴血无名?奔袭》监制、编剧、主演李东学,《对手》编剧王小枪、演员谭卓,《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演员于和伟等行业代表分别分享创作经验和行业观点。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评委马黎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类、纪录片类和动画片类获奖作品进行总结,肯定政策赋能下的创作活力。
国家电影局、国家广电总局审片专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导侯光明,北京影协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孙立军作为评委,总结网络电影、科技奖、公益广告类、电影类获奖作品的行业示范意义,强调生态繁荣对精品产出的推动作用。
中国视协理论评论专委会会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评委王一川对电视剧(含网络剧)类获奖作品进行总结,肯定文艺精品对行业生态的反哺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