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作家进百村|用文字讲好新时代房山乡村振兴新故事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5-10-23

  10月16日至20日,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走进房山乡村。李洱、凸凹、龚应恬、侯磊、徐玲、仇秀莉、方磊、王忠胜、王惟肖、刘水发、王志芳等11位作家,与房山区11个村庄结对,以脚步丈量乡土,以文字记录变迁,用文学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走访黄山店村、拴马庄村、娄子水村、周口店村

 
 
走访上英水村、中英水村、下英水村、西安村

 

走访查儿村、立教村、韩营村

  17日下午,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房山区座谈会在周口店镇召开。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作家协会主席李洱,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带领作家与房山区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文联及相关村镇负责人座谈。


座谈会现场

  房山区文联、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文联组织建设与文艺赋能基层的工作情况、人居环境改善及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周口店镇、琉璃河镇、佛子庄乡及11个村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村镇的农村发展情况和资源特色、工作亮点。


北京作协主席、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李洱发言


北京作协理事、房山区作协主席凸凹发言


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龚应恬发言


北京文学期刊中心编辑侯磊发言

  座谈会上,作家代表们表示将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创作准则,既要走进田间地头捕捉乡村的生态之美、产业之兴,也要与村民交心对话,挖掘人物的奋斗故事、精神风貌,努力创作出有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让房山乡村的新时代图景通过文字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房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国浩发言

  房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国浩表示,“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既是文学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也是一场笔墨与乡土的“深情对话”。房山区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做好“服务员”,统筹协调乡镇为大家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百姓提供“绿色通道”,让作家朋友们能够沉下心、扎下根,沉浸式地感受房山乡村的烟火气和生命力。二是搭好“展示台”,将本次创作的优秀作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展示推广,让房山乡村故事被更多的人知晓和传播。三是架好“联系桥”,深化文化共建合作,推动作家与乡村结对,与基层联动,让文学创作持续赋能乡村建设。


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讲话

  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指出,此次活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要协同配合,高质量完成任务:一要认识到位,当前“文化 ”融合发展趋势日益凸显,通过文学创作记录房山乡村的实践成果,既能总结推广乡村振兴的“房山经验”,又能为后续工作深化积累精神财富。二要协同到位,希望各有关镇村积极梳理基础素材,为作家创作提供详实支撑。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搭建对接平台,推动作家与村庄精准结对,协助作家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确保作家“沉得下、融得进、写得深”。三要深扎到位,以“脚踩泥土、心怀热爱”的态度深入乡村,聚焦好山好水、好物好产,挖掘产业发展中的创新经验、基层治理的有效做法,为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奠定思想基础。四要呈现到位,一方面高质量完成散文集等文学创作,同步推进纪录片拍摄;另一方面加强成果推广,转化为宣传房山的重要载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房山、走进房山,切实发挥“文艺赋美乡村”的实践价值。五要持续到位,鼓励作家与结对村庄建立长效联系。以此次计划为契机,持续挖掘房山乡村的新变化、新成就,不断书写乡村振兴“下半篇文章”,让文学创作成为记录时代、赋能发展的持久力量。

  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是市文联联合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北京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策划推出的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作家扎根创作项目,计划组织100名作家,深入10个区100个村进行驻村采风,书写新时代首都山乡巨变。目前已经完成顺义、昌平、大兴、延庆、门头沟、怀柔、密云、平谷、房山9个区90个村的驻村采风工作,持续以文学之笔描绘首都美丽乡村的时代新篇。


合影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22629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意见建议征集邮箱:bjwlyjjy@bjwl.org.cn 邮编:10003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京ICP备09025795号
版权所有: © 2013-2025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